English

朱永康:做总比不做好

1998-10-24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捷 我有话说

明知如今的京剧已是辉煌难再,朱永康还是痴心不改,演出、收徒忙得不亦乐乎,走南闯北一心一意弘扬“黄派”,甚至前一段到美国旅居了4年还不忘收了十几个徒弟。他说他的信条是:尽人力听天命,做总比不做好。

76岁的朱永康可真是当之无愧的老票友了,去年中国京剧票友节上,文化部批准了“中国京剧名票”16名,朱永康名列其中。他说自己从六七岁起就“拿鞭子穿靴子,还不会走,就已迷上了”。年轻时也曾想考戏校,可家里人看不起这个行当,无论如何不同意,他只好学了数学当了老师,把京剧当作业余爱好迷着,迷到今天,迷了70年。

师承黄派,朱永康靠的是“韧劲和牛劲”。那时有句话叫“老生要看马连良,青衣要听黄桂秋”,黄派是继梅、程、荀、尚之后又一个自成流派的旦角流派。17岁的朱永康偶然一次机会在上海看到了黄桂秋的演艺,从此便对黄派一往情深,凡有黄桂秋的演出每场必到,悉心观摩。到1956年他34岁时,终于一偿夙愿,拜到黄桂秋门下,成了业余京剧界一位真正的黄派入室弟子,黄派也就多了一位最执著的传人。

七十年间朱永康目睹着京剧由盛转衰很是无奈,他将京剧萧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“角儿不争气”。“一个戏校学生六年就学三出戏,如此混日子怎么能学得好?还有人稍有点名气就自己不争气了!”他说自己接到很多观众的信评说现在一些演员唱得太不够味。“我们这一代票友甚至超出了有些演出的水平,自然不去看。”他说:“其实稍微好一点的角儿还是能卖座的,现在戏迷还是不少,青年人也很多,可大家都喜欢老唱片。”

对于某些“新派京剧”,朱永康很不以为然,“不靠真功夫,拿着麦克风,不行。越靠电声越没出路,我担心这样改革下去,京剧肯定要退出历史舞台了,而且不是以等差级数,而是以等比级数了。”

如今的朱永康依然牛劲十足,他不辞辛劳跋涉奔波,示范演唱收徒传艺,为的只是扩大黄派艺术的影响。前一段他还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了节目,并在北京胡广会馆演出了黄派名剧《别皇宫》。演出连站票都销售一空让他很感欣慰,因为这足见黄派在北京拥护者大有人在。朱永康还自费出版了录有黄桂秋精彩唱段的VCD。“不管怎么也得做呀”,他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